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贵州施秉 民族文化“刻道”

贵州施秉 民族文化“刻道”

关键词:刻道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互动百科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baike.com/wiki/刻道
  • 感谢 new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462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      苗族“刻道”即“刻木”,汉语译为《苗族开亲歌》,刻道——又称为刻木,或称为苗族开亲歌,是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,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,苗民们-持棒而歌,故有此称谓。它流传于黔东南施秉县的杨柳塘镇一带。

刻道的特点:

   诗歌语言通俗,口语化、生活气息浓厚,同时它又用丰富、瑰丽的想象,塑造了一个敢于追求幸福、追求自由的苗族少女形象,表现了苗族对婚姻的执着追求与向往。酒歌旋律低回,多重复。它在苗族中流传广泛,久唱不衰,是苗族酒歌的盛品。 

  刻道多采用枫木、梨木或竹制作,一共有27格,每格以简单的符号记录,歌中有反复、对唱等形式,它是中国境内苗族群体唯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刻木记事符号。 

  苗族刻道是由五言体组诗的形式构成,它叙述了苗族古老的婚姻婚俗,刻木符号不复杂。《苗族开亲歌》有一万多行歌词,苗族先人就用奇妙的符号把开亲歌的目录刻在一尺长的小木棍上,随身携带方便,也叫"歌棒"。 

刻道的传承意义:

   《刻道》是苗族古歌中历史最长、规模最大、流传最广的酒歌,有一万多行的歌词。它是苗族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、生活实践中创造、积累和演变而形成的,其间吸收了其他民族优秀的民歌精华,形成了苗族诗歌独具的特色和风格。古歌对环境的描写,对人物语言、行动、心理和性格的刻画,绘声绘色、栩栩如生。 

  《刻道》是一部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苗族婚姻叙事长诗,更是一部规模宏大、历史悠久的苗族古籍,它不仅取得了很高的文学艺术成就,在苗族的起源和迁徙、图腾崇拜、数学知识、语言学等方面研究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。 

  随着时间的流逝,苗族的婚姻习俗已经有部分被现代生活方式所同化,年轻人有电视卡拉OK麻将娱乐,还要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,没有人对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刻道感兴趣。屈指数来,这一带也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个歌师,有的村寨已经出现断代的局面。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,刻道将随着这些老人的离世而淹没在绿水青山里。 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